杆上,菌丝顺着金属攀爬,在夜色中舒展成柔和的荧光带。
村民们起初只敢远远观望,直到阿川第一个踏上山路——“真的不烫!”
他蹲下身,手指戳了戳灯柱底部蔓延的菌丝,触感微凉,像摸到了山涧里流动的泉水。
更多的村民跟了上来。
孩子们追逐着地上跳动的光斑,老人伸手触碰灯柱,惊异地发现铁锈正被菌丝缓慢吞噬,露出崭新的金属光泽。
“这可比矿企给的那点补偿金实在多了……”有人小声嘀咕。
赵铁山站在祠堂门口,脸色阴沉。
矿企的人已经撤走了测量设备,临走前撂下狠话:“等舆论风头过去,这山照样得炸。”
但现在,没人再听他的了。
省电视台的采访车是第二天中午开进村的。
记者举着话筒,镜头对准山路两侧绵延的菌菇灯:“各位观众,我们现在位于青崖村,这里正进行着一场前所未有的生态修复实验……”直播画面里,穗穗将一桶浑浊的矿洞废水倒入玻璃缸,随后投入几簇菌丝。
菌丝如活物般蠕动,短短十分钟后,水体竟变得清澈透明。
AI菌种箱的屏幕实时显示数据:“砷含量下降92%,重金属沉淀完成。”
直播间弹幕炸裂:“这技术应该推广到全国污染矿区!”
“矿企是不是要气疯了?”
当晚,菌菇灯点亮贫困山村冲上热搜。
第三天,省环保厅发函要求“暂缓青崖村稀土开采项目,重新评估生态风险”。
矿企的爆破计划彻底搁浅。
表面上,胜利似乎已经到来。
穗穗坐在老屋门槛上,翻看父亲遗留的工程日志。
AI菌种箱放在脚边,能量仅剩15%,屏幕偶尔闪烁红光——菌丝网络过度消耗后,某些菌株开始变异。
更诡异的是石狮。
自从那晚泥浆流尽,石狮的右眼出现了一道细缝,像是有什么东西要挣脱出来。
穗穗伸手触碰时,AI突然用父亲的声线低语:“……还不到时候。”
远处,赵铁山的身影在祠堂后一闪而过。
他手里攥着一部卫星电话,通话对象赫然是矿企的幕后老板。
“不就是会发光的蘑菇吗?”
电话那头冷笑,“找几个人,放把火全烧了。”
夜风吹过山路,菌菇灯的蓝光微微摇曳,像在无声预警。
凌晨三点,菌菇培育棚的方向传来一声爆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