遗落的。
暴雨渐歇时,穗穗从石狮口中取出账本。
翻开最后一页,父亲的字迹与赵铁山新添的忏悔交织在一起:“如果有一天你看到这本笔记,说明老赵终于做了对的事。”
——这是父亲的笔迹。
“告诉穗穗,她爸的徽章我保管了二十年,现在该物归原主了。”
——这歪斜的字迹还带着泥水痕迹。
菌种箱突然“滴”的一声启动,能量不知何时恢复了5%。
AI屏幕浮现父亲生前最后录入的影像:“穗穗,有些光能穿透最深的矿洞……”画面里的年轻人笑着举起一枚菌菇,“就像这些小家伙,给点雨水就能照亮整座山。”
晨光刺破云层,照在山路上纵横交错的菌丝网上。
那些曾被村民们惧怕的蓝光,此刻正温柔地包裹着他们的家园。
穗穗将菌种代码上传至全球生态修复平台的那天,青崖村迎来了入冬后的第一场雪。
屏幕上的进度条缓慢爬升,最终定格在100%。
她轻轻敲下回车键,蓝色菌株的基因序列、培育参数、AI学习模型全部解锁,向世界敞开。
“技术不应成为资本垄断的工具。”
她在项目主页写道,“就像光,本就该属于所有需要它的人。”
三天后,第一封跨国邮件抵达——非洲某废弃矿区的孩子们用废旧铁桶培育出了菌菇灯,照片里,黝黑的小手捧着幽蓝的光,照亮了身后斑驳的墙。
接着是智利的铜矿废墟、印度的污染河道、切尔诺贝利的隔离区……全球贫瘠之地的坐标陆续点亮,卫星云图上,蓝色光斑如星火蔓延。
雪停的清晨,阿川突然冲进老屋:“穗穗姐!
石狮……石狮的眼睛变了!”
穗穗跑到村口,发现石狮眼眶里干涸的泥浆竟凝结成了晶体。
剔透的淡蓝色晶簇从眼角生长出来,在阳光下折射出细碎的光斑。
更奇异的是,当她的影子投在晶簇上时,折射的光线在雪地上拼出一张模糊的人像——父亲年轻时的笑脸。
阿婆不知何时拄着拐杖走来,她枯瘦的手指抚过晶石,突然用清明的嗓音说:“林工当年总说,这狮子里藏着山的魂。”
穗穗忽然明白了什么。
她打开菌种箱,将最后一株原始菌种埋进石狮脚下的冻土。
次年开春,青崖村举办了首届“菌灯节”。
曾经的矿洞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