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林女士突然抽出包里的电击棒,精准击中对方手腕。
陈砚之认出她高跟鞋的品牌——和当年在万家房产遇到的阔太太同款,原来她一直在伪装。
“他们是我继母找来的。”
林女士摘下假发,露出短发下的刀疤,“我爸当年资助过清虚观,老道士临终前给过他一道平安符……”她掏出个锦囊,里面躺着半块刻着“明心”的残碑,正是陈砚之在道观捡到的那块。
最终,他们在城郊找到座带温泉的宅院,陈砚之特意设计了从卧室到花园的无障碍通道,路边种满能驱虫的艾草。
签约时,林女士看着他道袍下的西装:“你比那些穿西装的道士,更像个有良心的商人。”
他笑了,想起老道士说的“道在蝼蚁,在稊稗,在瓦甓”,原来商业的道,从来都藏在客户没说出口的需求里。
第十章:青灯祭的真相(28岁)冬至前夜,母亲在厨房熬红豆粥,陈砚之陪着父亲在院子里晒陈皮。
老人忽然指着他道袍上的补丁:“这是你爷爷当年补的,他说穿破三个道袍,才能看懂人间。”
话音未落,院外传来引擎声,两个穿黑西装的男人递来份请柬:“清虚观复建奠基仪式,诚邀明心道长莅临。”
复建的道观就在当年的遗址上,住持是个中年道士,见到他时突然跪下:“师兄,师傅临终前说,真正的‘明心’是您。”
陈砚之这才知道,老道士当年收养他,是因为在他身上看到了师兄的影子——那个在文革中为保护道观典籍被打断腿的道士,正是他的爷爷。
奠基仪式上,他亲手埋下的青砖里,藏着父亲整理的爷爷日记,还有他这些年收集的客户平安符。
当第一柱香燃起,当年救起的老妪带着孙女来了,女孩手里捧着的,正是爷爷当年被烧毁的《道德经》手抄本,用现代技术修复如新。
“砚之,”父亲望着道观的飞檐,“当年我打你,是怕红卫兵发现你爷爷的道袍,怕你和他一样……”陈砚之握住父亲颤抖的手,发现他掌心的老茧和自己扫落叶时磨出的一模一样。
原来所有的苦难,都是命运的青灯,照亮的不是脚下的路,而是心里的根。
深夜,他独自坐在新修的观顶,看城市的灯火与星空交辉。
口袋里的两枚平安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