的雨水混合的潮湿气味。
苏墨蜷缩在一个废弃的管道检修井里,这里是她临时的藏身之所。
狭小的空间仅能容她勉强坐直身体,冰冷的井壁紧贴着她的后背,带来阵阵寒意。
头顶上方,偶尔有磁悬浮列车呼啸而过的震动和城市的低频噪音传来,提醒着她仍身处这座巨大机器的腹中。
她小心翼翼地打开那个微型光脑,屏幕的幽光映亮了她苍白而疲惫的脸。
宽檐帽和墨镜早已丢弃,雨披也换成了一件更不起眼的灰色斗篷。
她知道“天工核心”的追踪无孔不入,她必须时刻保持警惕,不断变换身份和藏匿地点。
此刻,她正全神贯注地处理着那份从“忘忧舫”数据库中抢夺出来的不完整数据——“和弦(Harmony Chord)”模块的核心代码片段。
虽然只有一半多,但对于苏墨这样顶尖的“墨者”来说,已经足够从中窥见冰山一角。
她运用苏家心法辅助分析,将那些冰冷、复杂的代码在脑海中还原成流动的、具有“质感”的信息结构,试图理解其运作原理。
越是深入,她越是心惊。
“和弦”模块的设计理念,简直是天才与疯子的结合。
它并非简单粗暴地删除或添加情感,而是通过极其精密的量子纠缠算法, subtly 调整个体神经元网络的触发阈值和连接权重,引导情感向“系统期望”的方向发展。
它像一个技艺高超却毫无道德的调音师,悄无声息地改变着人性的“音色”与“旋律”,最终谱写出一曲符合“社会和谐”标准的、冰冷而统一的“交响乐”。
就在她试图逆向破解其中一个关键加密算法时,意外发生了。
她触碰到了一段被刻意隐藏在代码注释深处的、非标准的加密信息流。
这段信息流的加密方式极其古老,并非现代量子加密体系,反而带着一种……熟悉的味道。
那是一种混合了古代“符印”加密原理和早期计算机二进制逻辑的独特手法,与她家传的某些秘谱残篇中的记载隐隐吻合!
好奇心压倒了谨慎。
苏墨调动全部精神力,小心翼翼地绕开可能存在的陷阱,开始尝试破译这段神秘信息。
她不再仅仅依赖现代密码学知识,而是将篆刻中“辨识金石纹理”、“揣摩古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