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假的情报,以及自己对“天工核心”网络架构的逆向推演,她锁定了一个可能的入口:一个名为“汴水虹桥雅集”的全息仿古交易平台。
表面上,这里是供上流社会人士和复古爱好者虚拟交易、鉴赏古玩字画的社交场所,模拟了北宋时期汴河虹桥一带的繁华景象。
但苏墨敏锐地“嗅”到,在这片流光溢彩的虚拟盛景之下,隐藏着数据流动异常的节点,极可能就是她要找的数据库入口。
<她为自己选择了一个最低调的虚拟形象——一个穿着洗旧的青布长衫、面容模糊的年轻书生,这是“雅集”里最常见也最容易被忽视的角色。
调整好神经接入器的参数,深吸一口气,意识瞬间沉入虚拟世界。
眼前豁然开朗。
并非冰冷的机房或抽象的数据空间,而是一幅活生生的、流动着的宋代市井画卷。
高大的木质虹桥横跨在粼粼波光的虚拟汴河之上,桥上车水马龙,人声鼎沸(虽然都是精心模拟的音效)。
河岸两侧,茶楼酒肆、古玩店铺鳞次栉比,飞檐翘角,彩画精美。
空气中弥漫着虚拟的茶香、墨香,甚至还有一丝若有若无的、模拟河水的潮湿气息。
穿着各式古装或未来服饰改良款的虚拟人物穿梭其间,或流连于摊位,或凭栏远眺,一切都显得那么逼真,那么……完美得虚假。
苏墨,或者说,此刻的“青衫书生”,不动声色地融入人群。
她没有急于寻找目标,而是像一个真正的访客那样,缓步走过虹桥,目光看似随意地扫过两岸的店铺。
她的“审印”心法在此刻发挥了关键作用。
她不再依赖视觉,而是将精神力弥散开来,感知着这片虚拟空间中数据流动的“温度”与“纹理”。
大部分区域的数据流都如同精心打磨的玉器表面,光滑、均匀、符合预设的“雅集”氛围。
然而,当她的感知掠过河边一艘装饰华丽、静静停泊的画舫时,她捕捉到了一丝不和谐——那艘画舫周围的数据流,有一种极细微的、如同冰下暗流般的滞涩感,而且其加密层级远超一个普通的场景装饰物应有的水平。
画舫的名字也很特别,叫做“忘忧”。
就是它了。
苏墨调整方向,貌似被画舫的精美所吸引,缓步走了过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