数字:628分,超出一本线50分。
妈妈激动得眼眶湿润:“我女儿太棒了!”
爸爸拍拍她肩膀:“无论你选择什么,我们都支持你。”
班级群里炸开了锅。
“林秋628!
牛啊!”
“周杨才590,刚过重点线,大跌眼镜啊!”
“谁能想到一年前的情况会反过来?”
林秋没有参与讨论。
她望着窗外,心中已有决定。
七月初,两封录取通知书先后到达林秋家。
一封来自声名显赫的A大,另一封来自艺术学院。
林秋把两封信并排放在桌上,手指轻抚烫金的校徽。
“叮咚”——门铃响起。
林秋开门,周杨站在门口,手里拿着一份录取通知书。
“我被B大录取了,不是A大,但也还行。”
周杨的语气中带着解脱,“听说你收到双份录取通知了?”
林秋请他进屋,泡了杯茶。
“A大多少人挤破头都进不去,你现在却要放弃?”
周杨坐在沙发上,目光落在桌上的两封信上。
“每个人的路不同。”
“但A大意味着更多机会,更好的人脉。”
“对你来说可能是,对我却未必。”
周杨叹气:“我以前真的很傻,现在才明白你有多优秀。”
“人总是要经历一些事情才会成长。”
林秋端起茶杯。
“我父亲说B大也在那座城市,如果你去A大,我们还能经常见面。”
周杨眼中带着期待。
林秋没有回答。
傍晚,林秋拿着相机来到学校。
她走过每个曾经熟悉的角落,镜头捕捉着夕阳下的校园。
最后一站是操场,那里她曾拍下周杨孤独的背影。
此刻操场空无一人,只有余晖铺洒一地金色。
林秋架好三脚架,设置好定时,然后走入画面。
“咔嚓”——她的背影融入夕阳。
回到家,林秋拿出艺术学院的录取通知书,郑重签下自己的名字。
“这一次,我选择对自己负责。”
八月底,行李收拾完毕。
周杨出现在林秋家门口,手里提着两杯奶茶。
“听说你今天走。”
“嗯,下午的火车。”
“去艺术学院?”
林秋点头。
周杨苦笑:“我还抱着一丝希望。”
“我们的路早已不同。”
林秋接过奶茶,“祝你前程似锦。”
“我能抱抱你吗?
就当是给曾经的自己一个交代。”
林秋犹豫片刻,点了点头。
这个拥抱,告别的不只是一个人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