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过频率与人体产生共振,一定频率之下可以使人体内脏破碎,轻可伤残,重可致死。
如果将其安置在另一艘飞船并启动,那飞船里的人将全军覆灭。
且次声波手雷体量小,飞船的防御检测很难快速觉察。
那太空中的人类劫掠者要是碰见了,也要远远躲开。
小行星的大小只有月球的三分之一左右,我们坐太空旅行车兜转,花了半天时间,小晴那边才有所发现。
当我赶去看时,她在中国天眼般大的陨石坑内,面前是坑内一个直洞,不太像是自然形成,但还得好好确认。
我来到她身旁,相互看了一眼,再低头望向这坑中的直洞,决定一同下去。
我们下沉黑暗深处,光线所过之处都是灰色岩层。
那些都是在万年寒冷之下没被冻碎的岩石,像硬挺海浪的风烛残年的老人。
下了几百米后,检测器到发现有特殊气体沉淀在附近,我们相互看了一眼,基本确定太阳城就在底下——要是能看见亮,那就完全确定了。
又下了一两百米,检测到气体中的湿度在增加,我稍稍皱眉,这是从来没有的情况。
大部分液体在这样冷的环境早已变成固态,只有一些气体会液化,但这气体经过这么久还存在,实在不太正常。
大约到地下九百米,眼前终于出现了让人心安的标志性的亮光——那是核聚变反应堆。
这东西像太阳一样给一个空间提供能量,使得这片空间上万年仍有能量,“太阳城”得名于此。
着陆后,我们再配合灯光看清这个隐蔽的太阳城。
外型是一个类球体,长得很笨拙,像山洞里不起眼的鹅卵石。
外壳的材质难以辨别,基本被尘埃覆住,下半部分已经与岩层融为一体,只有穹盖般的露出。
内部被覆盖得差不多,只有中心位置,出现一小潭冰层,光从潭内散发,白色如雾,对比之下,这里的聚变能显得微弱很多。
我们向冰层靠近几分,辐射量就急剧上升。
我俩先在球体内部描记录好这像溶洞的废墟,再考虑好是否探查冰层以下。
最后决定还是为了以防万一,对准冰层加强扫描深度,缓缓靠近,宇航服的抗辐射也开到最大,直至踏上冰面。
忽然一震,脚下的冰闪来一道裂缝,还没来得及反应,我们瞬间被一股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