乡试第二名,对于很多学子来说,是终生渴望不可求的殊荣。
但对从小接受当世大儒亲自教导,在同龄人中鹤立鸡群的王诗书来说,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。
既然今天有机会,他也想好好跟郑闲比试比试,看看郑闲到底有何过人之处。
王诗书起身,朝郑闲标标准准施了一礼,朗声说道,“琅琊王氏王诗书,早就听说郑闲公子饱读诗书,满腹经纶,趁着鹿鸣宴聚在一起的机会,特向郑闲公子讨教。”
王诗书跟郑闲不同,家世显赫,才高八斗,早就声名在外。
听到他要在这鹿鸣宴上,当场挑战郑闲,四周学子顿时来了精神。
尤其是那些之前请命,被房玄龄和中年官员呵斥的那部分学子,更是一个个兴奋的仿佛打了鸡血一般。
安静的大厅,瞬间议论起来。
“琅琊王氏王诗书,师从大儒孔颖达,琴棋书画无一不精,是真正的大才。”
“这下有好戏看了!”
“乡试时,王公子只得了第二名,郑闲却得了第一名,这其中,肯定有内幕。”
……
郑闲昨晚近乎一宿未睡,吃饱喝足后,正靠在椅子上昏昏沉沉打着瞌睡。
面对王诗书的挑战,以及众人的议论,根本提不起兴趣。
倒是王玄策,少年心性,对郑闲更是无比崇拜,听不得别人说郑闲不好,直接起身,跟那些人争吵起来。
“胡说八道,我家小少爷文采斐然,诗情一绝,解元之名,实至名归,区区王诗书,如何跟我家小少爷相提并论!”
王玄策说的慷慨激昂,然而他终究只有一人。
又如何吵的过这么多学子。
气的他满脸通红,委屈的对郑闲说道,“小少爷,一定要赢了王诗书,看这些人还敢不敢胡说。”
看着未来的大唐战神,一人灭一国的王玄策,竟然还有如此一面,郑闲好笑的同时,也来了兴趣。
既然王诗书上赶着要送他声望值,郑闲没有拒绝的道理。
“这件事我应下了,王公子想如何比试?”
这句话倒是问住了王诗书,他也是赶鸭子上架,经不住崔神基的刺激,冲动之下,这才向郑闲提出了比试。
至于具体如何比试,一时间,他还真的没有想好。
这时,房玄龄走了过来,饶有兴致的看郑闲和王诗书,笑着说道,“既然是探讨,不如让老夫做这个见证人如何?”
房玄龄亲自下场,学子们自然不敢再造次。
郑闲耸耸肩,随意说道,“我无所谓!”
王诗书就要比郑闲有礼貌的多,朝房玄龄行礼后说道,“请房大人出题。”
房玄龄心中早就有了决断,直接给出了题目,“如今天下已定,国家急需人才,朝廷举办鹿鸣宴,便是要鞭策你们,继续努力,奋发图强,争取在来年的会试科考中,进士及第,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,我看不如就以科举考试为题,写一首诗吧!”
房玄龄给出题目,王诗书顿时思考起来。
郑闲则是在脑海中快速翻找,看看应该‘抄’哪首诗。
两人都在准备。
房玄龄也没闲着。
指挥几名学子,腾出一张桌子,在上面摆好了两套笔墨纸砚。
此时郑闲已经想好了要抄哪首诗,不过他并不着急。
总要给王诗书发挥的余地不是?
两炷香的时间很快过去,就在第三炷香燃烧到一半的时候,王诗书动了。
走到桌子旁,提笔开始写了起来。
见状,郑闲也是起身,走到桌子另一边,不急不慢的开始正式‘抄’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