男女主角分别是新野王二狗的其他类型小说《带着小卖部在三国北伐新野王二狗后续+完结》,由网络作家“汤河粉加香菜”所著,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,本站纯净无弹窗,精彩内容欢迎阅读!小说详情介绍:我叫李明,原本是现代都市里最不起眼的小卖部老板。谁料一道电闪雷鸣后睁眼,我竟已身处陌生的田野间,脚下是泥泞小路,身侧只剩下随身的背包和那台神秘的“随身小卖部系统”。头顶烈日,远处隐约传来鸡鸣犬吠。我咬了咬牙,把背包背好,沿着小路朝最近的烟火气走去。走不了几里,便见一座小县城城墙残旧,门口两名守兵靠着长矛打瞌睡。“哪来的?”一名守兵懒洋洋地抬眼。“流民,想讨口饭吃。”我拱手,递上几枚铜钱——系统兑换的第一批“启动资金”。守兵收钱不查身世,挥手放我进城。城内街道尘土飞扬,沿街多是低矮茅舍,卖菜的、卖柴火的、修锅的,叫卖声里带着疲惫。偶有孩童赤脚奔跑,妇人挎篮赶集。街头巷尾,鲜有笑脸。我在集市转了两圈,悄悄观察着这里的买卖。最热闹的摊位也...
《带着小卖部在三国北伐新野王二狗后续+完结》精彩片段
我叫李明,原本是现代都市里最不起眼的小卖部老板。
谁料一道电闪雷鸣后睁眼,我竟已身处陌生的田野间,脚下是泥泞小路,身侧只剩下随身的背包和那台神秘的“随身小卖部系统”。
头顶烈日,远处隐约传来鸡鸣犬吠。
我咬了咬牙,把背包背好,沿着小路朝最近的烟火气走去。
走不了几里,便见一座小县城城墙残旧,门口两名守兵靠着长矛打瞌睡。
“哪来的?”
一名守兵懒洋洋地抬眼。
“流民,想讨口饭吃。”
我拱手,递上几枚铜钱——系统兑换的第一批“启动资金”。
守兵收钱不查身世,挥手放我进城。
城内街道尘土飞扬,沿街多是低矮茅舍,卖菜的、卖柴火的、修锅的,叫卖声里带着疲惫。
偶有孩童赤脚奔跑,妇人挎篮赶集。
街头巷尾,鲜有笑脸。
我在集市转了两圈,悄悄观察着这里的买卖。
最热闹的摊位也不过是些干巴巴的野菜、鸡蛋、和破旧的杂物。
铜钱稀罕,大多以物易物,偶尔掏出几文也是宝贝。
我寻了个偏僻角落,铺开系统兑换的帆布,在上面码了几样最基础的商品:瓶装水、压缩饼干、纱布、香皂、风油精、创可贴、几包糖果。
又用毛笔蘸墨写了块牌子:“李记杂货。”
第一天,没人搭理我。
第二天,有只小狗路过,闻了闻压缩饼干的香味,摇着尾巴不肯走。
我蹲下身子,撕开包装,掰下一小块递过去。
那狗吃得欢,又有个七八岁的小姑娘怯生生靠近。
“叔叔,这是什么?”
“饼干,能顶饭吃。
你饿不饿?”
她点点头。
我递给她一块,她两口吞下,咧嘴一笑,牙缝里还粘着点饼渣。
她转身就跑,嘴里还喊着:“阿娘!
城东角落有个怪叔叔在卖香香的饼!”
不多时,几个妇人结伴过来,打量着摊上的水瓶和肥皂。
“这水是哪里打的?
瓶子这么亮。”
“这不是井水,是……山泉水。”
我把瓶盖拧开,递给一位妇人。
她尝了一口,眼睛一亮:“真甜,没杂味!”
“还有这块……‘香皂’,怎么用?”
我在旁边的水缸里打湿香皂,搓出泡沫,在手上演示如何洗手。
她们见泡沫细腻,味道清新,都啧啧称奇。
旁边的小贩也被吸引过来,围着我的摊位指指点点。
“这糖果能治
种。
一季之后,便可见分晓。”
我提议道。
诸葛亮沉吟片刻,点了点头:“也好。
粮草乃国之根本,若真有此神效,善莫大焉。
此事便交由贤弟负责,我拨给你人手田地。”
于是,我消耗了一部分积分,兑换了基础化肥的配方和样本,以及几大包杂交水稻种子。
诸葛亮划拨了隆中附近几亩军屯田,并派了几名老农协助。
我亲自下地,指导老农如何按比例施用“神仙粉”(化肥),如何育秧种植“天赐稻”(优良稻种)。
老农们半信半疑,但见是军师中郎将和李参赞亲自督办,也不敢怠慢。
与此同时,北伐的准备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。
诸葛亮与我多次商议,决定先遣一支精锐小队,由赵猛率领,携带望远镜、对讲机、压缩军粮等,秘密潜入汉中地界,探明曹军布防虚实。
“子龙将军勇冠三军,由他亲自率领斥候小队,配以神器,定能功成。”
诸葛亮在地图上标记出几条隐秘的路线。
出发前夜,我将最新兑换的几具性能更好的望远镜和充足的电池、药品交给赵猛,并再三叮嘱对讲机的使用和保密事宜。
赵猛抱拳道:“先生放心,某定不辱使命!”
月光下,赵猛率领着装备精良的斥候小队,悄然消失在夜色之中,朝着汉中的方向潜行而去。
而隆中那几亩试验田里,翠绿的秧苗也已破土而出,承载着另一份沉甸甸的希望。
隆中夏末,山风送来阵阵稻香。
田埂上,绿浪翻滚,金黄的稻穗低垂,颗粒饱满。
几名老农弯腰割稻,脸上满是难以置信的喜悦。
“李先生,这‘天赐稻’果然神了!
俺种了一辈子地,头一回见这般结实的谷子!”
一位白发老农捧着沉甸甸的稻穗,激动得声音发颤。
我笑着点头,亲自弯腰抓起一把稻谷,谷粒饱满,色泽金黄。
诸葛亮也赶来田头,见状不禁失笑:“贤弟,果然不负所望。”
“孔明先生,这一季亩产,怕是要翻两倍。”
我将一小袋化肥递给老农,“来年再试试多施些,收成还会更好。”
诸葛亮仔细察看田间,问道:“老张,今年这块田收了多少?”
老农抹了把汗,咧嘴笑道:“往年一亩顶多两石,今年足有十石多!
村里人都说,李先生和军师是活神仙!”
诸葛
以置信。
我又对着对讲机说道:“书安,你再往山坡下走远些,走到那片竹林边缘。”
“好嘞!”
书安的声音传来。
我们站在茅庐门口等待,周围只有风吹竹叶的沙沙声。
过了一会儿,我再次按下通话键:“书安,现在可能听到?”
这一次,对讲机里传来的声音略微小了一些,但依然清晰:“李先生!
能听到!
我到竹林边了!”
“回来吧。”
我说完,松开通话键。
诸葛亮深吸一口气,从我手中接过那台对讲机,反复摩挲着,仿佛在感受这不可思议的力量。
他看向我的眼神,已经彻底变了。
“竟……竟真能隔空传音于数里之外!”
他喃喃道,“若用于战场,将军令瞬息可达各部,调兵遣将如臂使指!
此物……此物……”他一时竟找不到词语来形容其价值。
我将小药箱打开,展示了纱布、碘伏、阿莫西林胶囊等物简要用途,再取出一包净水片:“此片投水可去污净饮。”
又递上压缩饼干,“此食耐储顶饥,配以‘元气丸’(维生素片),行军数日无虞。”
诸葛亮一一试用,目光愈发凝重。
忽然,他敛容道:“贤弟所展神物,若能随取随用,北伐之机大矣。
只是,这等神器,是否不受限量?
亦或其中自有门道?”
我点头,正色道:“先生所虑极是。
此等物品,并非无源。
实不相瞒,凡我所携神器,皆需消耗一种‘功德’方可兑换。”
诸葛亮略一沉吟,问道:“何为‘功德’?”
我微微一笑:“在下所言‘功德’,并非佛门之说,而是天意嘉奖——凡我助百姓脱苦、拯救伤病、辅佐主公大业、平乱安民,皆可积攒‘功德’。
功德越多,能换取的神器越多越好。
若为私利或肆意妄用,反受天罚,神器不显。”
诸葛亮敲扇微笑:“如此说来,贤弟之神器,需以善事、军功为引,方能持续取用?”
“正是。
功德所获,系统自有判定。
打胜一场顺应人心的战役,能得大功德;小到施药救人、教童识字、净水除疫,亦能日积月累。
若神器流落外贼、被敌所用,‘功德’反减,甚至有失所有之虞。”
诸葛亮点头,神色庄重:“此道合天理正途,更可杜绝神器外泄。
北伐要紧,神器初期宜行密用,由贤弟自挑
疼了!”
旁边的妇人忙问:“还有没有?
我家那口子腰疼得下不了地。”
“有有有,都有。”
我递上一盒,又教她怎么贴。
摊前人头攒动,忽然一阵低低的议论声传来。
人群分开,两个青衣书生缓步走近,后头还跟着个童仆。
为首那人羽扇纶巾,面容俊秀,目光温润,举止间自有一股与众不同的气度。
“李掌柜?”
他微微一笑,声音温和。
“正是。”
我拱手作揖,打量着来人。
他不急着自报家门,只是在摊前随意走动,目光落在那堆罐头和玻璃瓶上,似乎在琢磨什么。
“这些罐头,能存多久?”
他随手拿起一罐午餐肉。
“若密封得当,三五年不坏。”
我答。
“可若军中携带,是否方便?”
“开盖即食,挖勺即用,行军打仗最合适不过。”
他点点头,转而拿起一只望远镜,顺手递给童仆:“试试看。”
童仆学着样子,举起望远镜朝集市远处张望,立刻惊呼:“先生,看得好清楚!
连那边石狮子的眼珠都能看见!”
青衫书生嘴角浮现一丝笑意,将望远镜还给我,低声道:“李掌柜奇货,果然名不虚传。”
这时,王二狗凑过来,压低声音:“掌柜的,这几位不是普通人。”
我微微点头,只当没听见。
“听闻李掌柜在新野普惠乡里,救人无数,还教孩童识字算数,实为难得。”
青衫书生缓缓道,“若某日有大事相托,不知李掌柜可否一助?”
我拱手笑道:“先生言重。
世道艰难,能帮一分是一分。
至于大事小情,只要不害乡亲,李某自当尽力。”
那人闻言,目光中闪过一丝赞许。
他轻轻一笑,也不多说,转身带着随从离开。
人群里立刻炸开了锅。
“那是谁啊?
气度不凡!”
“听说是隆中来的贵人!”
“小李掌柜连大人物都认识,了不得啊!”
我只是收拾着摊子,没去理会这些议论。
傍晚时分,王二狗悄声问我:“掌柜的,那贵人是不是……诸葛先生?”
我只笑笑,没作答。
一连几日,集市上议论风生。
偶有外地商人来打探消息,更多的人则主动把家里的鸡蛋、布匹、野菜换成我的“洋货”。
我教王二狗他们轮流帮忙,教小猴记账,石头则负责收货,摊子越做越红火。
直到一日清晨,书生再次现
军亦无惧远征。”
“先生放心,已将稻种、肥法、细作之事详细写录,王二狗他们正带人教各村如何培土育秧。”
我递上册子。
诸葛亮翻看片刻,立刻命人快马送往新野、南郑等地推广。
就在这时,汉中方向快马飞报。
赵猛带回情报,祁山、陇右、子午谷三线敌情已明,曹军主力虽防祁山,旧栈道警备松懈,且粮道多有漏洞。
诸葛亮看完简图,深吸一口气:“天时地利人和,皆在我蜀!”
当夜,他召集将佐,明言:“今年新稻大丰,军粮自足。
赵猛斥候小队已探明敌情,旧栈道可为奇兵之路。
李先生之善法,已积功德无数,神器将再添新利。
诸位,北伐之机,已在眼前!”
众将士气大振,纷纷请战。
系统面板浮现:推广优良稻种,积分+40蜀中粮草充裕,积分+20斥候情报,积分+10。
诸葛亮拍案而起:“明日,便请主公至汉中议大事,北伐曹魏,时不可失也!”
我看着灯下的稻谷和案头的情报,心头从未有过地笃定。
秋风送爽,汉中大营旌旗猎猎。
刘备亲率文武将佐抵达,诸葛亮、我与赵猛等人早早在营门外迎候。
刘备下马,环视四周,见粮仓堆积如山,士卒精神抖擞,脸上露出久违的笑意:“孔明,李先生,汉中气象大变,莫非真如来信所言,粮草无忧?”
诸葛亮拱手:“主公,得李先生新法,今岁稻谷亩产十石,蜀中百姓皆称奇迹。
军粮充足,士气大振。”
我也上前补充:“新稻种、化肥法已在各地推广,明年可望全境丰收。
军中精锐小队已熟练掌握新器,斥候探明敌情,北伐时机已到。”
刘备大喜,拍案道:“天佑汉室!
有此良田,有此良将,何愁大业不成!”
关羽、张飞、赵云等将领闻讯,纷纷请战。
赵猛将斥候所得情报呈上,详细标注了祁山、陇右、子午谷三线敌军布防与粮道虚实。
诸葛亮在大帐中铺开地图,羽扇轻摇,沉声道:“主公,曹军主力虽守祁山,然旧栈道防备松懈。
若以精锐奇兵夜袭,配合主力正面牵制,或可一举破敌。”
刘备点头:“孔明、李先生可有具体安排?”
诸葛亮与我对视一眼,简明道:“李先生所授神器,已配发斥候与先锋
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