细胞最“凶狠”、最“活跃”,都判断得分毫不差!
办公室里,瞬间鸦雀无声。
落针可闻。
所有人都下意识地扭头,目光聚焦在郝杰身上。
那眼神,复杂得难以形容。
林子轩站在人群外围,他甚至没有去看那份报告单,只是死死地盯着郝杰,嘴巴微张,喉结滚动了一下,似乎想说点什么,但最终还是一个字都没能吐出来。
他脸上的表情,像打翻了调色盘。
曾经的质疑和不屑早已消失不见,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震惊、无法理解的困惑,甚至……还有一丝他自己都不愿意承认的,近乎敬畏的情绪。
这……这特么到底是怎么回事?!
这不科学!
这完全颠覆了他二十多年建立起来的医学认知!
主任慢慢走到郝杰身边,抬起手,用力地拍了拍他的肩膀,声音带着几分沙哑和感慨:“小郝啊……你这直觉……啧,得找机会好好研究研究啊!”
郝杰自己心里,也掀起了惊涛骇浪。
“病灶能量场”!
这个发现,太重要了!
这简直比目前所有的影像学检查都要更直观,更能洞察病灶的本质和“活性”!
他意识到,自己必须系统地、深入地去研究这玩意儿。
……从那天起,只要一有空闲时间,郝杰就会偷偷溜到影像科或者病案室,“扫描”那些已经有了明确诊断的病例。
肿瘤科的、感染科的、免疫科的……各种各样的疾病,各种各样的病人。
他试图去分辨、去归纳不同疾病,特别是不同性质、不同分期的肿瘤,它们各自独特的“能量签名”。
他特意去买了一个最普通的硬壳笔记本,开始偷偷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。
他没法用现有的、规范的医学术语来精确描述那些千变万化的能量场。
他只能用自己的语言,加上大量自创的、只有他自己能看懂的符号和潦草的示意图。
比如,他记录某种侵袭性肝癌的能量场是:“形态不规则,能量感沉重、有下坠感,边界模糊不清,散发暗红色、带有侵蚀感的光晕,核心区域能量波动剧烈。”
记录某种良性的乳腺纤维瘤则是:“能量稳定、流动缓慢,边界清晰锐利,光晕呈现柔和的暖白色,整体感觉平和。”
他像一个孤独的探险者,在无人涉足的领域里,试图绘制一幅属于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