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!手机版

东晋小说 > 其他类型 > 槐藤谜影林砚苏小满结局+番外

槐藤谜影林砚苏小满结局+番外

墨穿 著

其他类型连载

能致人昏迷的中枢抑制剂。“死亡时间不超过两小时,”他听见自己的声音在抖,“凶手让他在清醒状态下看着自己被勒死,却提前用药物麻痹了喉部神经,所以没有挣扎痕迹,也没发出呼救。”陈默的笔记本沙沙作响:“和上个月滨江路的流浪汉案件一样,都是机械性窒息,现场没有指纹,死者身份——”他翻开死者钱包,“周明,32岁,晨星福利院社工。”雨越下越大,地铁顶棚的滴水声敲在林砚神经上。他忽然想起妹妹失踪前一周,曾说过要去晨星福利院做义工。口袋里的手机震动,锁屏照片上妹妹林月笑得灿烂,身后是棵枝桠扭曲的老槐树——和死者刺青上的藤蔓,竟有几分相似。2镜像凶案法医中心的冷气开得太足,林砚摩挲着风衣口袋里的抗焦虑药瓶,盯着解剖台上第二具尸体。死者是个外卖员,手腕...

主角:林砚苏小满   更新:2025-05-03 19:55:00

继续看书
分享到:

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

男女主角分别是林砚苏小满的其他类型小说《槐藤谜影林砚苏小满结局+番外》,由网络作家“墨穿”所著,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,本站纯净无弹窗,精彩内容欢迎阅读!小说详情介绍:能致人昏迷的中枢抑制剂。“死亡时间不超过两小时,”他听见自己的声音在抖,“凶手让他在清醒状态下看着自己被勒死,却提前用药物麻痹了喉部神经,所以没有挣扎痕迹,也没发出呼救。”陈默的笔记本沙沙作响:“和上个月滨江路的流浪汉案件一样,都是机械性窒息,现场没有指纹,死者身份——”他翻开死者钱包,“周明,32岁,晨星福利院社工。”雨越下越大,地铁顶棚的滴水声敲在林砚神经上。他忽然想起妹妹失踪前一周,曾说过要去晨星福利院做义工。口袋里的手机震动,锁屏照片上妹妹林月笑得灿烂,身后是棵枝桠扭曲的老槐树——和死者刺青上的藤蔓,竟有几分相似。2镜像凶案法医中心的冷气开得太足,林砚摩挲着风衣口袋里的抗焦虑药瓶,盯着解剖台上第二具尸体。死者是个外卖员,手腕...

《槐藤谜影林砚苏小满结局+番外》精彩片段

能致人昏迷的中枢抑制剂。

“死亡时间不超过两小时,”他听见自己的声音在抖,“凶手让他在清醒状态下看着自己被勒死,却提前用药物麻痹了喉部神经,所以没有挣扎痕迹,也没发出呼救。”

陈默的笔记本沙沙作响:“和上个月滨江路的流浪汉案件一样,都是机械性窒息,现场没有指纹,死者身份——”他翻开死者钱包,“周明,32岁,晨星福利院社工。”

雨越下越大,地铁顶棚的滴水声敲在林砚神经上。

他忽然想起妹妹失踪前一周,曾说过要去晨星福利院做义工。

口袋里的手机震动,锁屏照片上妹妹林月笑得灿烂,身后是棵枝桠扭曲的老槐树——和死者刺青上的藤蔓,竟有几分相似。

2 镜像凶案法医中心的冷气开得太足,林砚摩挲着风衣口袋里的抗焦虑药瓶,盯着解剖台上第二具尸体。

死者是个外卖员,手腕上同样缠着猩红绳结,无名指根部的刺青却是反向的藤蔓,像面镜子。

“胃内容物检测出苯二氮䓬类药物,”实习生小吴的声音带着颤音,“和第一起案件的水合氯醛不同,但同样是镇静剂。”

林砚的手指划过死者背部,触感异常——在脊椎右侧第三根肋骨处,皮肤下凸起一块硬币大小的硬结。

手术刀划开表皮,半枚锈蚀的金属纽扣滚落在托盘里,背面刻着模糊的字母“M”。

“陈队,第二死者身份确认,”小吴的手机突然响起,“叫张建军,42岁,十年前当过货运司机,后来因为交通事故吊销执照,现在跑外卖。”

林砚的笔在记录簿上划破纸张。

十年前,正是晨星福利院扩建新楼的年份,而货运司机——通常负责运输建筑材料。

他忽然想起周明的社工资料,晨星福利院的扩建项目,正是由他负责对接。

解剖室的门被猛地推开,陈默带着一身寒气闯进来:“第三起案件,半小时前接到报警,死者在护城河漂浮,特征一致。”

他扔来现场照片,死者手腕的绳结打得更紧,刺青藤蔓上多了片枯叶,像是某种倒计时。

“这次死者叫李建国,65岁,退休电工,”陈默调出资料,“巧了,二十年前晨星福利院电路改造,就是他负责的工程。”

三起案件,三个不同职业,却都和晨
慢举起相机,镜头里倒映着他急促的背影。

5 槐园夜祭纺织厂的铁门虚掩着,铁锈混着雨水的气味扑面而来。

林砚的手电筒光束扫过蛛网密布的走廊,墙面上用红漆画满了藤蔓,每片叶子上都写着一个名字——正是三十七名领养儿童的名单。

当光束落在最后一片叶子时,他浑身血液冰凉:那片叶子上写着“林月”,旁边画着个笑脸,和福利院墙上的涂鸦一模一样。

“你来晚了。”

沙哑的女声从二楼传来,带着病态的温柔。

林砚冲上楼梯,看见废弃的车间中央摆着张木桌,桌上七个玻璃瓶里装着不同年份的槐树叶,瓶身标着日期,最近的一瓶是2023年8月5日,正是今天。

阴影里走出个穿红裙的女人,长发垂落遮住半张脸,颈侧的青黑色印记在月光下泛着诡异的光。

她手腕上缠着九道红绳,每道绳结都对应着一起案件的死亡日期。

“还记得我吗,阿砚哥哥?”

女人抬手拨开头发,露出左脸狰狞的烧伤疤痕,右脸却保养得异常光滑,“我是小满,苏小满。”

她笑着张开双臂,红色裙摆旋转时,露出小腿上密密麻麻的刺青,全是扭曲的藤蔓和数字。

林砚的手指深深掐进掌心,这个声音,他永远记得。

三年前妹妹失踪那晚,最后一通电话里,除了妹妹的哭声,还有个小女孩哼唱的童谣:“槐树槐,槐树槐,槐叶落,人不来……周明、张建军、李建国,”苏小满挨个摸着玻璃瓶,“他们都是当年害死我爸爸的帮凶。

周明负责伪造领养文件,张建军运输的建材里藏着不合格的钢筋,李建国改了电路让脚手架漏电——”她忽然转身,疤痕在月光下抽动,“而你亲爱的妹妹林月,她发现了福利院的秘密,所以他们想把她也变成第37片落叶。”

林砚的手机在口袋里震动,是陈默发来的消息:苏小满的养父是当年福利院的院长,车祸并非意外,而是有人不想让他说出扩建事故的真相。

而苏小满,在车祸后被送进精神病院,直到三年前失踪——和妹妹失踪的时间,完全重合。

“你以为我在复仇?”

苏小满忽然贴近他,温热的呼吸拂过他耳垂,“错了,我在完成爸爸的遗愿。

他临死前告诉我,槐树
,也就是今天,按照规律,第四起案件可能发生。

“三十七名领养儿童,十九人失踪,剩下的十八人,”陈默敲了敲名单,“我们找到了其中十五人,都在近半年内收到过匿名快递,里面是红绳和槐树叶。”

他推过一个物证袋,里面是片风干的槐叶,叶脉处用针刺着极小的数字,正是孩子当年的领养编号。

<林砚的手指停在“苏小满”的名字上,编号37,是名单上最后一个孩子。

资料显示她在2010年被领养,三个月后养父母死于车祸,从此下落不明。

领养档案里贴着照片,小女孩穿着红色连衣裙,嘴角朱砂痣格外醒目——和妹妹失踪前穿的衣服,一模一样。

“监控查到了,”陈默忽然调出一段录像,“周明死前两小时,曾在便利店见过一个戴帽子的女人,她买了绳结同款的红绳。”

画面里,女人低头付钱,长发遮住侧脸,但在转身瞬间,颈侧闪过一片青黑色的印记,形状像片枯叶。

林砚的呼吸骤然急促,那个印记,和照片里胎记男的胎记位置一模一样。

他忽然想起暗格里的照片,胎记男身边总有个穿红裙的小女孩,而苏小满的领养档案里,记录着她有严重的应激障碍,会用指甲在皮肤上刻图案——和死者眼睑内侧的“37”,如出一辙。

凌晨四点,暴雨再次倾盆。

林砚站在妹妹失踪的后巷,手机屏幕亮着苏小满的资料:生于1995年7月,早产,母亲难产而死,父亲在福利院扩建事故中身亡,从小患有严重的皮肤划痕症。

雨点打在墙面,当年的血画早已模糊,但林砚记得清楚,那是片扭曲的藤蔓,藤蔓末端有个“37”的数字。

现在他终于明白,那不是血画,而是用指甲刻在墙上的,就像死者眼睑内侧的划痕——是苏小满,当年只有三岁的苏小满,亲眼看着父亲死在事故中,用稚嫩的指甲,在墙上刻下了复仇的印记。

口袋里的手机震动,是条匿名短信:“第37片叶子,该落了。”

附带的定位是西郊废弃的纺织厂。

林砚握紧车钥匙,后视镜里,自己眼底的红血丝像极了案发现场的红绳。

他不知道,当他驱车驶向黑暗时,身后的槐树阴影里,有个穿红裙的身影正慢
曲的笑脸,旁边写着:“阿砚哥哥,别难过,我和小满姐姐换了衣服哦。”

林砚的视线模糊了,三年前那个暴雨夜,妹妹其实遇到了苏小满,两个同样穿红裙的女孩,因为相似的容貌,成了凶手眼中可以互换的棋子。

苏小满的养父——真正的胎记男,当年策划了福利院的扩建事故,目的是掩盖人口贩卖的罪行,而苏小满,从小被灌输复仇的念头,成为他手中的利刃。

“看这个。”

陈默打开物证袋,里面是从槐树洞里挖出的U盘,“三十七名儿童的领养记录,每笔交易都有转账记录,收款人是……”他突然顿住,抬头看向林砚,“是你父亲的账户。”

窗外的雨不知何时停了,月光照亮了林砚苍白的脸。

他想起父亲临终前的忏悔,说曾帮福利院做过会计,却不知道资金用途。

原来那些转账,都是贩卖儿童的赃款,而妹妹林月,正是父亲为了赎罪,从福利院领养的第37个孩子——和苏小满,同一天被领养。

“所以苏小满才会说‘换了衣服’,”林砚喃喃道,“三年前她们相遇时,苏小满穿着红裙,妹妹穿着米色风衣,凶手误把苏小满当成了林月,带走了她,而妹妹侥幸逃脱,却在试图揭露真相时……”他说不下去了,笔记本里妹妹的字迹,分明是在替苏小满记录杀人计划,两个女孩,早已在命运的漩涡中互换了身份。

凌晨时分,市局审讯室。

苏小满安静地坐在椅子上,手腕的九道红绳解下了三道,露出下面的刺青:每道绳结对应一个月份,从7月到9月,共九起案件,而现在,只完成了三起。

“阿砚哥哥想知道为什么选这三个人?”

她把玩着护士服上的纽扣,正是林月风衣上的“M”款,“周明负责把我们卖出去,张建军负责运输,李建国负责制造‘意外’——但真正的大鱼,是每个月5号给他们转账的人。”

她忽然抬头,眼睛亮得可怕,“你父亲只是小角色,背后还有更厉害的人,比如……陈默队长的舅舅,市福利院的现任院长。”

铁门“咣当”一声被推开,陈默冲进来,警服上还沾着槐树皮碎屑。

他盯着苏小满颈侧的印记,突然想起在福利院暗格发现的照片,胎记男身边的小女孩,颈
巷的槐树下埋着三十七颗星星,每颗星星都刻着孩子的名字——”她指向窗外,远处槐树巷的方向闪过火光,“现在,第37颗星星该亮了。”

警笛声由远及近,苏小满却不慌不忙地从裙摆里掏出匕首,刀柄上刻着“M”的标志:“三年前你在解剖室哭的时候,我就在通风管道里看着哦。

你抱着林月的断指说‘对不起’,可你知道吗?”

她突然刺向自己左臂,鲜血溅在“林月”的叶子上,“那根断指根本不是林月的,是我从精神病院逃出来时,在厨房切的……”话没说完,厂房的铁皮屋顶突然传来巨响,一道人影破窗而入。

林砚在瞬间看清,是陈默的同事小吴——不,不对,小吴的左眉上方没有疤痕,而眼前这人,额角正是那片枯叶状的胎记。

“够了,小满。”

男人摘下帽子,露出半张烧伤的脸,和苏小满的疤痕正好拼成完整的面容,“警察来了,该结束了。”

苏小满突然笑出声,匕首落在地上:“爸爸,你看,阿砚哥哥终于找到我们了。”

她转身指向墙上的藤蔓,三十七片叶子全部被染红,“现在,该让林月回家了。”

窗外的火光越来越亮,林砚忽然想起苏小满说的“三十七颗星星”,那是当年死亡工人的赔偿金,被福利院用来购买儿童,埋在槐树下的,根本不是星星,而是三十七份伪造的死亡证明。

他冲向窗口,看见槐树巷方向的老槐树正在燃烧,树下跪着个穿米色风衣的身影,长发被火光照成金色——和妹妹失踪当天的打扮,分毫不差。

6 镜像人生消防队员扑灭槐树下的火时,地上躺着具烧焦的尸体,手腕上缠着红绳,无名指根部的刺青清晰可见——是正向的藤蔓,和前三起案件的反向刺青完全相反。

林砚蹲下身,发现尸体颈后有块胎记,形状像片完整的槐叶,而苏小满和胎记男的疤痕,合起来正是这片叶子的形状。

“死者DNA和三年前那截断指匹配,”陈默的声音带着疲惫,“应该就是林月。”

他递来现场找到的笔记本,泛黄的纸页上写着:“7月5日,周明会去地铁;7月15日,张建军在滨江路;7月25日,李建国在护城河……”字迹工整,却在最后一页画满了扭

相关小说

网友评论

发表评论

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

为您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