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臣那边大多是李善长已经通过气了,武将那边则是纯粹支持这位徐帅。
毕竟作为淮西扛鼎人物之一,他升任左丞相,对淮西只有好处,没有坏处,顺水推舟没什么不好的。
而其余派系的官员人都傻了,这怎么一时间徐达的呼声这么高了?
李善长和徐达强强联手,足以在朝堂上呼风唤雨。
徐达平日以自保善终为目标,但是现在,徐达也要从政进部!
徐达也要为女婿拼一把!
一个女婿半个儿啊,只要成功,徐家得到的回报那就是泼天富贵了。
主要是马皇后的态度,让徐达彻底下定决心。
朝堂之上这一波操作,朱元璋的脸色又黑了下来,这是闹哪样?
怎么会推荐徐达?
朱元璋的想法是胡惟庸进位左丞相,刘伯温升任右丞相,弹压淮西。
可是群臣这么高的呼声,朱元璋也不得不考虑。
眼下朱元璋已经在群臣面前落了脸面,又下了罪己诏,威信大大下降,再想独裁,难度不小。
而刘伯温皱着眉头表示不理解,群臣怎么都推徐达上位了?
本来刘伯温都想着告老还乡了,但是这几天的朝局云谲云涌,刘伯温就想着再观望观望。
朱元璋看向了胡惟庸,“胡相国,你是中书省右丞相,李相国请辞,本该你进位,如今群臣共推魏国公,你有什么想说的吗?”
胡惟庸已经得到了李善长的指点。
徐达是武将,注定不会在相国的位置上干太久,哪怕成了左丞相,胡惟庸顶多再当一段时间二把手而已。
可若是驳了徐达的面子,胡惟庸恐怕担不起后果。
反正自己也就是暂时没能进步而已,又不是仕途断了,再当一段时间的二把手又如何?
更何况,徐达是武将,哪怕成了左丞相,也不会有多大的处理政务能力,那么权力还是会下放到这个二把手身上。
孰是孰非,胡惟庸拎的清。
短暂的原地踏步和得罪徐达,胡惟庸还是知道如何取舍的。
“回陛下,魏国公本就有位列中书,担任右相国之履历,如今再回到中书省,自然是能够挑的起大梁的。
魏国公不论是功绩还是履历,都在臣之上,臣自然是不反对的,不过雷霆雨露皆是君恩,具体的还是要陛下决定。”
胡惟庸先是肯定了徐达的能力,又自谦了一波,顺便还小小的拍了个朱元璋的马屁。
胡惟庸的表态,让李善长很满意。
虽然已经和徐达商量好了,竞争的实际上是右相国,但如果能成为一把手,自然是更好的。
朱元璋没想到胡惟庸竟然没有反对。
你丫的不想进步吗?
你丫的现在就怂了吗?
“魏国公,你想进中书省从政吗?”朱元璋的目光直勾勾盯着徐达。
徐达淡定的站了出来回答。
“首先,臣很感谢同僚们的支持与认可,臣乃武将,本不善言辞。
但是!
但是臣也想挑战一下新的工作,臣愿意去中书省工作。”
徐达演都不演了,我想去中书省!
咋滴吧。
“是么?”朱元璋的脸色并不好看。
徐达已经毫不隐藏他的锋芒了,朱元璋不得不顾虑徐达。
眼下徐达还有重用,大幅度作战还得靠他指挥。
先前封侯,把汤和得罪狠了。
这回要是再得罪徐达,事儿就难办了。
虽然下了圣旨,他们不可能抗旨,但未必不能阳奉阴违,在前线拖拖拉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