组。
深灰色高定西装里藏着秘密——内衬口袋熨贴着的银杏叶标本,那是今晨更衣时鬼使神差放进去的。
“接下来有请《银杏街往事》作者高澈先生!
“主持人的声音被台下的欢呼掩盖,十六盏追光灯突然汇聚。
高澈踏上舞台时,皮鞋踩碎了地砖上的灯光,那些细碎的光斑让他想起福利院图书室窗台上的银杏叶,总在深秋的午后闪着相似的微光。
在聚光灯下,他笔挺地站在台上,侃侃而谈自己的创作经历,游刃有余地回答着观众提问,轻松幽默的语言风格让场内气氛逐渐升温,几乎没有人能抵挡住他那种不拘一格的魅力。
两年来,他已经渐渐习惯了这样的场合,面对成群的粉丝和记者,他不再紧张,反而能恣意的享受这一切。
签售台前排起的长队。
感受着一个个读者的热切,高澈还是难免有些恍惚。
五年,花了整整五年,自己终于走到了这一步啊。
“有位白女士找您。
“工作人员递来的邀请函带着晚香玉尾调,背面钢笔字力透纸背:白舒。
正在一本小说扉页签下名字的高澈,顿时慌乱,一不小心就碰倒了手边的墨水瓶,蓝黑色液体在书封上“银杏街23号”的烫金字样上洇出墨染的银河。
高澈急忙借故离开。
白舒站在会场的角落,一副精致的妆容,脸上没有丝毫的波动。
她那双曾经熟悉的眼睛中,隐隐透出一种让高澈无法捉摸的疏离感。
“你现在真的很厉害了啊。”
白舒轻轻开口,目光不自觉地望向排着的长队。
“也许吧。”
高澈有些许怀念地回应,眼神中掠过一丝感慨,她还是老样子,一紧张就喜欢四处打量。
“累吗?”
白舒问道,声音平静,带着几分莫名的意味。
从来没有人这样问过高澈。
因为当他站在聚光灯下,人们只看到了那个光鲜亮丽的新锐作家,而忽略了背后无数个孤独的夜晚,和那份沉重的心情。
听到这个问题高澈的眼神暗了下来,这些年的回忆又涌了上来。
几次想过放弃,几次陷入深深的绝望。
孤身一人,在大城市中苦苦挣扎。
无数次投递出去的稿件被退回,无数个苦熬的日子,即使在他撑着39度的高烧孤零零的躺在医院时,他也未曾想过后退。
唯一让他难以释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