氏江山者,非太子也”即便是这样,先帝也未考虑过换太子。
所以想让太子不继位,行不通。
不嫁太子,行不通。
后面的路要如何走,才能逆天改命,只能徐徐而图之。
3.一切都如上一世一样,清王来向父亲表明心迹想请旨求娶我,被父亲拒绝,我被赐婚太子侧妃。
上一世我怕太子多疑,为与清王划清界线,令人传话与清王道“我与你无青梅竹马之情,只是儿时相识而已。
嫁与太子是我心之所愿,愿你也早日找到心中所属。”
在我与太子大婚之前,清王便请旨去了封地,我们也再未见面过。
听父亲说他也断了与我家的一切联系,我一直以为他应该是怨我们家的吧。
但在父亲被发配之时,庙堂之人最擅的便是审时度势,平时为父亲马首是瞻的群臣,立刻与我凉家划清界线。
只有清王肯忤逆皇上为父亲上书求情,被帝王斥责后,仍不肯放弃,最后竟被皇上禁足王府。
这一世我不会顾及太子,要与清王见一面,也算是对他的前世的出手相助表示感谢。
即已赐婚如若私下见清王,被他人发现,必会给清王带来不必要的麻烦。
我向父亲分析利弊,表明此去见清王解释清楚,即可让清王理解我们的无奈,不至于迁怒于我们,毕竟他是皇子,得罪他对我们没有好处。
令清王与太子间有了隔阂,再有奸人从中挑拨,可能会带来祸乱,影响江山社稷。
我知父亲必会助我,因这两点处处击中他最关心的国泰家安。
父亲寻了个由头安排了一场家宴,邀请了诸多大臣同时也邀请了清王及太子。
觥筹交错之间二哥不小心将酒洒到清王身上,便带着清王到二哥房中更换衣服。
我便是与清王在二哥房中相见的,并没有互诉衷肠,也没有缠绵凄怆。
这样费尽心思心的见他一面,他便全懂了。
我只与他说了一句:“你我生于帝王将相之家,太多的身不由己。
怪不得别人,只恨不是长于市井的布衣之家。”
3.同时嫁入太子府的,还有太子妃林氏。
林氏貌美娇俏,且是先皇后的侄女,甚得太子宠爱。
我上一世能成为宠妃靠的并非美貌,而是品行与才学。
父亲虽为武将,在我们学识方面的培养甚至甚于文官家族,长兄如今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