实乃为了确保科举的公平公正,望大人明察。”
考官冷笑一声,满脸不屑:“休得狡辩!
一派胡言!
来人呐,将谢怀瑾拿下,押入大牢!”
在被差役强行带走的那一刻,谢怀瑾瞥见了站在一旁的周允之,他脸上挂着得意的奸笑,眼神中满是阴狠与嘲讽。
谢怀瑾怒目而视,愤然骂道:“周允之,果然是你这奸贼!
你如此助纣为虐,陷害忠良,终会为你的所作所为付出惨痛的代价!”
周允之却嗤笑一声,傲然道:“怀瑾兄,这天下,向来是胜者为王。
你太过天真,以为凭你那点才华,加上这小小的墨锭,便能扭转乾坤?
简直是痴人说梦!”
谢怀瑾被投入了阴暗潮湿的大牢之中,受尽了折磨与屈辱,但他始终咬紧牙关,未曾屈服半分。
他的心中,信念如磐石般坚定:正义或许会迟到,但绝不会缺席,那些作恶之人,必将受到应有的惩罚。
与此同时,云裳与程夫子得知谢怀瑾蒙冤入狱后,并未放弃营救他。
云裳凭借着自己的聪慧与勇气,四处奔走打探消息,不畏艰险,设法搜集周允之等人勾结舞弊的证据;程夫子则凭借着自己在学界德高望重的地位,联合了一众正直敢言的官员,联名向朝廷上书,言辞恳切地恳请朝廷彻查此次科举舞弊一案,还谢怀瑾一个清白。
终于,在他们坚持不懈的努力之下,朝廷对这件事给予了重视,下令重新审理此案。
科举考场被彻底清查,“照夜墨”的神奇特性也逐渐被更多的人知晓和认可。
当周允之等人狼狈为奸、营私舞弊的阴谋被一一揭露之时,他们仍妄图狡辩抵赖,然而在确凿的证据面前,一切的挣扎都是徒劳。
最终,周允之被革除了功名,锒铛入狱,那些参与舞弊的世家子弟和受贿的考官,也都受到了应有的惩处。
谢怀瑾得以沉冤昭雪,无罪释放。
当他步出阴暗的大牢,重见天日的那一刻,望着外面洒下的温暖阳光,他的心中感慨万千,泪水不由自主地夺眶而出。
他回到了梧桐巷,受到了百姓们的热烈欢迎和衷心拥护。
大家纷纷围拢过来,对他投以敬佩与感激的目光。
“照夜墨”的美名也随之传遍了大江南北,天下人皆赞叹谢怀瑾的卓越才华与无畏勇气。
他